养与用-中西结合的精力管理


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美国人写的 《精力管理》,标题到装帧都很成功学,畅销书的气质, 腰封上写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盛赞。另一本叫《元气满满的生活》,是一位讲书法课的美女老师的新作品,穿插着手绘的可爱插图和精神饱满书法字,腰封的推荐语是“养好我们的元气,活出兴致勃勃的美丽人生”。

画风迥异的两本书先后被我读到,虽说带着完全不同的预期,收获却仿佛是一道证明题的两种证明思路。都强调了我们想要过的开心充实,对自己人生满意一定要学会“养”与“用”的结合,或者消耗和恢复的生活节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中国的俗语,这里的“养”和“用”就是说消耗和恢复, 《精力管理》中援引专业运动员的赛季训练与淡季休假的穿插去强调休息的价值。要学会管理精力,就是要注意到自己精力的使用情况,学会在适当时候加入休息去恢复它。而不是一味的去使用精力,强调突破极限这是不对的。把人生当作一段段的冲刺,有节奏的向更高目标迈进。我们中医也讲“固本培元”,能力,元气这些是需要养好了,才能拿出来用的。

古人关注精气神,讲养生; 现代职场关注精力,情绪,思维,意志,讲效率讲产出。 古人的说法抽象一些,今天的我们有了更多科学知识背书,说法和追求更精确一些。 然而活的满足和开心,探讨人生意义是很很古老的话题,几百年前的时弊以及那时人们对于体肤心神的耗散与损伤和今天可能没有太大区别。元气就是精力,除了我们知道的体能方面的,还有内心的热情好奇,或者说是心力。年轻人的“丧”的状态,可能就是情感与意志方面的精力不足了。体能精力是很容易感知的,现在天天坐办公室的我们更多需要关照的是精神方面元气的补充不足以支持996模式的耗散。

这两本书鼓励我们需要有一种“吐故纳新”的状态,在不断学习,经历中去提升精力、元气的上限,就像运动员通过递进的训练计划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一样。
体能方面我们要吃好,睡好,运动好来保证能量的恢复和加强。《元气》一书中援引《皇帝内经》的说法叫“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情感方面我们要除了工作以外找到精神方面的爱好或者社交活动去补充积极的感情,对应我们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诗酒花,要有生活的意趣的寄托。
思维方面要提升专注力,要事第一,避免无谓的消耗(比如刷刷刷的 feed 流就是对注意力的极大耗散,却时常被我们当作恢复手段用)。无论现代“成功人士”间很流行的冥想概念,还是古人鼓励留一段自己的时间,写一页字,静坐一段时间去感受能力收回,聚拢一处,给人滋养和踏实的感觉。
意志方面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原则开展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这样我们的工作能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价值时候就有动力长期执行下去。我们古人也说身心不二,养生即是养德。德行合一,才能元气满满。
看起来古今中外的结论差不多太多。“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要掌握好“养”和“用”的节律,关照精气神的不同方面,用合适手段去恢复元气满满的状态。有能量储备才能走的更远。

一本书是觉得自己需要工作上精进,学习大佬们是怎么做的;另一本则是小时候有着书法的爱好,便关注这个方向的一些推送,当一本闲书买的。没想到概念,理论在这里贯通了起来,念头通达了。比如《元气》一书中说“闲志而少欲”说有远景但不要目的性太强。《精力》一书解释欲望是多巴胺的刺激,让你追求未知,有动力去励志向前;古人说要用一个闲心来消融远景和自己现状之间的对比,这是典型的多巴胺作用场景,“闲心”来处理就是关注当下,就是要激发血清素等分子的作用,去感受平和的快乐。中西理论结合了起来。